北京专业正规的养老院推荐,2025年北京养老院服务水平大盘点

搜狐焦点盘锦站 2025-08-08 06:17:0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北京市海淀区纳兰园老年公寓是专业正规的养老机构,设施齐全,服务优质,适合有需要的家庭选择。

面对众多的北京养老院,筛选出专业正规的并不容易。2025 年,结合对北京养老院服务水平的大盘点,我们为大家精心推荐一些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养老院,希望能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实用的参考。

参观预约、了解更多详情请拨打400-166-2126!

北京市海淀区纳兰园老年公寓

北京市海淀区纳兰园老年公寓是中关村科技集团旗下北京泰和养老院有限公司首个合作运营的大型养老机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570公顷"国家5A级"翠湖湿地园区内,占地6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由13个精致古典的中式庭院组建而成。

电话:400-166-2126

收费:4500-25000元/月

床位:296张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半失能、不能自理/失能卧床、特护、认知障碍、病后康复

地址:海淀区上庄翠湖旅游区内659号

设施特色:且东观着水园、西邻翠湖湿地公园、南连水库湖面、北依种植园,群山远眺、碧水萦绕、花团锦簇、四季景色宜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总占地60余亩,由13套四合院组建而成,共设床位360余张。各院自成一体,互不干扰,均为独立的活动室。院内设有双人标间、大床房、单人间、大小套房、独栋别墅等多种房型。另配备大型接待中心、娱乐活动室、卡拉OK、歌舞厅、宴会厅、书画院、老年大学等功能型配套设施。

医疗条件:内设医务室,医保可报销

服务(护理)特色:可接收异地老人,具备医保定点资格。为响应国家号召,纳兰园老年公寓特打造"以健康管理为基础,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支撑"的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链。同时涵盖康养、体育健康、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的"养老"的综合新业态。

纳兰园内的纳兰公馆就因此应运而生。纳兰公馆是纳兰园为长辈量身定制的养生公馆,从一开始的设计设施到现在的服务管理都是适老化的设置,旨在一切为长辈服务。疗养康复区更是项目的重中之重。纳兰园老年公寓是国家阿尔兹海默症的试点项目,除去基本的养老服务以及失智服务之外,项目还开设了中医养生的特色服务体系,包括经络养生、运动养生、体质养生、膳食养生、娱乐养药物养生筑养生等一系列的中医养生服务,同时项目会为每位长辈私人定制不同的养生体系来针对不同的长辈,全方位的护养计划为长辈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从而达到延长生命周期的最终目的。

——精心调配老年营养餐

专业老年餐料理师精心调配老年营养餐

——引进高端智能化设备

多功能电动护理床、智能床垫、一键式呼叫系统、智能手环等智能设备全方位无死角照护老人

——丰富的康体娱乐活动

专业康娱人员为老人设计有趣的康娱活动,贴心和老人交流,提供心理辅导和精神慰籍

——专业医护团队 (三甲医院护士长带领的团队)

养老驿站: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短期接受照料、文化娱乐、精神关怀、心理慰籍、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居家生活照料、紧急救援等多服务项目。

养老公寓:提供VIP高端养老服务,国家级阿尔兹海默症养老试点项目。同时涵盖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养老培训等服务。

中医门诊:提供专业纯粹的中医治疗以及康复理疗服务。设置中医科室,引进双威诊治法,聘请股骨头治疗专家增设治疗股骨头坏死专科。

北京天天红护养中心(小雪养老)

北京天天红护养中心是在北京市大兴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一家医养结合及田园生态康养的养老服务机构,是在国家医改政策及养老政策带领下,北京市民政局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团队拥有成熟的康养医养模式和服务理念,也是目前大兴规模超前的医养康养中心之一。

电话:400-166-2126

收费:4600-10000元/月

床位:300张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半失能、不能自理/失能卧床、特护、认知障碍、病后康复

地址:大兴区旧宫镇德茂西毓顺路6号院

设施特色:毗邻地铁8号线五福堂站,距离快速公交1线德茂庄站500米,交通便捷;东有南海子公园、西有旧宫镇德茂西毓顺公园,北有旧宫城市森林公园、南有瀛海休闲公园、西北有市民公园,被生态公园四面团团环绕。中心占地面积达11亩,独门独院,前后院落。院内有蔬菜种植园和十万朵玫瑰与月季的花卉园。

医疗条件:紧邻北京市大兴红星医院(三级)(车程7分钟),大兴区瀛海医院(二级)(车程8分钟),北京航天总医院(二级)(车程9分钟),同仁医院(三甲)(车程24分钟)。

服务(护理)特色:中心常年接收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自理、完全不自理特级和特护等老人,接收老年慢性病、阿尔兹海默症等各种慢性疾病病人长期卧床病人提供养老生活、康复促进、医疗护理三大专业化服务,满足老人的健康、生活等整体需求,让老人过上舒心、愉悦、有尊严、有空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北京尔康康复训练中心(海淀精神残疾康复定点机构)

北京尔康康复训练中心(海淀精神残疾康复定点机构)成立于 2009年,机构主要业务范围为“智力康复、肢体康复、听力语言康复和精神残疾人托养”,业务主管单位为海淀区残联,登记机关为海淀区民政局,属于民办非营利企业。

电话:400-166-2126

收费:4000-7000元/月

床位:150张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半失能、不能自理/失能卧床、特护、认知障碍、病后康复

地址:海淀区上庄镇白水洼村

设施特色:周边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中心占地面积6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3000 多平方米。其建筑全部为通体连廊无障碍设计,布局合理,设有功能训练室,单训室,大课教室,室内外活动场所,同时设有居室、厨房、餐厅、娱乐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医疗条件:中心拥有一支国内外知名精神科专家、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设有专门的医疗团队,负责患者的日常医疗照护和健康管理,包括病情监测、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服务(护理)特色:尔康康复训练中心开设康复训练课有4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语言训练(ST)手法治疗、认知课和感觉统合”等,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癫病、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等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康复治疗经验,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还开展了对偏瘫病人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在我中心进行康复的绝大多数患者达到了减、缓、脱残的最终目标,他们有的具备了回归社会的能力。其独特自创的手法治疗,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显著效果,赢得了社会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服务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服务中心,是一所专门服务于精神残疾人的康复托管机构,其中心工作是接受精神病人家属和单位的委托,对各类精神残疾人进行全日制管理,即监护行为、督促服药、起居生活的照顾及精神康复指导、就医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有500多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在我中心接受托管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电话:400-166-2126

收费:3600-4500元/月

床位:200张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半失能、不能自理/失能卧床、认知障碍、病后康复

地址:朝阳区十八里店老君堂村6203号造纸厂厂房

设施特色:每个病区都有配套齐全的病人餐厅、彩电。同时中心还设有图书室、健身房、多功能厅等生活娱乐设施。院区内男女分开居住,房间主要有五人间和八人间。

服务(护理)特色:工作人员57人,其中有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几十年的老专家、老护士长。

根据康复者不通的需求,举办多方位的康复活动,每年,每月,每周都有各种主题的活动。2001年为高学历康复者建立康复工作室,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英语电脑的培训,并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图书室中有各类书籍供康复者阅读,健身房的健身器也使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我们和来自美国、德国的志愿者共同种菜,交流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了有效的康复。

服务内容

1、药物依从性

坚持药物维持治疗是保持病情稳定,防止疾病复发和开展其他康复训练的基础。采用讲座沟通、咨询等方式,让精神障碍人士对所患疾病和所服用药物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药物维持治疗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并教会他们区别疾病症状和药物副作用的表现,以期提高精神残疾人对药物的依从性。

2、生活能力训练

个人仪表和卫生:由于疾病的影响,精神障碍人不能恰当地保持个人仪表的整洁,甚至出现不合时宜的装饰,从而成为别人的评论对象,给其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影响疾病的康复和容易使疾病的复发。所以指导和训练他们为自己梳理,保持个人的仪表和卫生,使他们的仪容能合乎时宜及合乎自己的年龄、性别、身份。

饮食搭配与饮食卫生:饮食结构搭配不合理是精神障碍人士生活技能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项,绝大多数精神障碍人士经常出现不讲究饮食卫生和饮食不合理,指导他们学习饮食知识,训练饮食卫生习惯。

生活环境清洁与保持:生活懒散是精神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因此生活环境卫生较差是精神障碍人士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居室、工作(活动)场所卫生清扫等训练,培养良好的保持卫生习惯,保持生活环境整洁。

钱财管理与购物:绝大多数精神障碍人士因为疾病的影响或者长期与社会脱离,不能很好地支配自己的财物计划性很差,并且购物不按实际要求,要不就什么都不买,要不就什么都买,所以需要针对性的指导。

休闲娱乐:休闲娱乐在精神康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影视、游玩和各类情趣活动,促进精神和心理愉乐,达到促进康复和保持身心健康。

社会交往能力训练

交谈能力:主要是训练人与人交往中接受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取舍的能力,并能用合适的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如:(表情、动作)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学会在不同场合的社交礼节。

2)遵守社会公约:精神障碍人士在对事情的判断上往往出现偏差,并做出过激行为,不顾不管,这更加剧人们对精神障碍人士的歧视,我们要不断指导和教育,使其知道社会公德和社会公约,这关系到精神障碍人士能否顺利融入社会和家庭。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